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Art Appreciation】Italian Renaissance 》 Da Vinci

文藝復興時期重要藝術家  { 達文西 } @[2012-04-14]


  • 維基百科(Leonardo da Vinci)(英文  #  義文)
  • 視覺素養學習網(Leonardo da Vinci)(達文西)



自畫像
  • 李奧納多•達文西(義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 da Vinci並不是姓,而是表示文西城出身之意)
  • 西元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 不僅是藝術家,也是多項領域博學者,包括是建築師、解剖學者、藝術家、工程師、數學家、發明家。「文藝復興三傑」之一。
年輕時蠻帥的


科學是對自然的研究,而藝術則是表達自然之美


※ ※ ※ ※ ※ ※ ※ ※ ※ ※ ※ ※
最後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畫中的特色:
  • 這幅畫是首先採用透視法所畫。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視覺延伸,造出景深的3D效果。
  • 改用窗戶的光線與人物臉上的明亮度,來取代中古時期基督教聖人畫作中頭部的光環。 (PS. 註:臉上無光的就是猶大嚕) 。
  • 畫作中擺放現實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拉近了欣賞者和畫作間的距離。
  • 用長桌來隱喻了戲台。製造出了界限。
  • 畫作中三人一組,製造了平衡感。而且每個人聽到耶穌說出:『有一個人會出賣他』時,每個人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呈現在臉部表情上。




最後的晚餐 鏡畫對映版,有人透過mirror image 的方式,聲稱破解愛寫鏡體字的達文西密碼
在重疊的圖像中,耶穌左側出現一個懷抱嬰兒的女人。
而耶穌面前出現了一只高腳杯,描述耶穌在第一次聖餐中將賜福後的餅與酒分享給門徒。
也出現穿著紅色長袍的聖堂騎士。





※ ※ ※ ※ ※ ※ ※ ※ ※ ※ ※ ※
蒙娜麗莎的微笑 (英:Mona Lisa | 法:La Joconde | 義:La Gioconda)



    達文西在繪畫技法上創立了兩種新技巧:「輪廓模糊法」﹝暈塗法,chiaroscuro﹞,以及「空氣遠近法」﹝sfumato﹞。
   「輪廓模糊法」乃是藉著光線明暗的微妙變化,使形態柔和,並與周圍景物融合一起,使得人物有豐富的生氣;「空氣遠近法」則是藉由讓遠方的景物失去原有的色彩,反用藍黑暗色來表現畫中的空間深度。在著名的《蒙娜麗莎》﹝Mona Lisa﹞作品中,可以見到這些技法的應用。



   這幅畫可以說是達文西的代表作,也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不僅僅是因畫作本身的藝術性,更因其中充滿了許多引人好奇的小故事,增添了它幾許的傳奇色彩。

   除了因它曾經在1911年遭竊,但後來又被歸還外。達文西晚年顛沛流離,但這幅畫卻一直帶在身邊。直到臨死前,仍不忘拿出來欣賞,看著這幅畫闔眼。是甚麼原因讓達文西這麼著迷? 數百年來,成為眾多研究學者想找出的謎底。

   首先,蒙娜麗莎到底畫的是誰? 大部分認為是一名富商的年輕妻子,達文西受託為她作畫,當時,女主角因流產而臉上帶著淺淺憂傷。那為何達文西對她的畫像這麼著迷? 有傳說是他愛上了她! (ps. 真的苦澀)。但有人認為他是同性戀者,所以他作畫的時,偷偷將他的男朋友畫上去,而沒按女主角的形象。或是甚至有人說,達文西畫的是自己。不論如何,都讓這幅畫增添話題性。


   再來,就是畫作本身。據說,這幅畫原來曾掛在拿破崙的寢室牆上,有一天拿破崙早上醒來,發現蒙娜麗莎對他詭異的微笑。他被嚇了一跳,就趕緊將這幅畫移到了羅浮宮。

   這是為何?『蒙娜麗莎的微笑』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有學者指出蒙娜麗莎之所以看起來似笑非笑是因為達文西應用了眼睛的錯覺。眼睛的中心部位一般對較為亮的區域敏感,而邊緣則對較暗的區域敏感。人一般確認笑容時主要是靠嘴唇和眼睛的形態特徵判斷。而達文西就是利用了蒙娜麗莎嘴唇形成的陰影。當你盯著她的眼睛時你不會忽視她的嘴和眼睛,就會覺得她在微笑,而你盯著她的嘴時你會忽視她的嘴和眼睛,就會覺得她沒有在微笑。

   神秘的蒙娜麗莎除了以其微笑著稱,畫中人物的眼神也相當獨特。無論你從正面哪個角度賞畫,都會發現蒙娜麗莎的眼睛直視著你,這使人感到蒙娜麗莎的眼睛彷彿是活的,會隨著觀眾的視角遊走,並對所有觀眾抱以永恆的微笑。




【以下是局部放大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重要畫作

  • 維特魯威的人體比例
  • 聖母子與聖安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發明與創作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